构建生态是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典型路径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服务项目

构建生态是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典型路径

2023-11-27 服务项目
  • 产品概述

  是全球经济的关键驱动力。在数字时代的影响下,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发展也正在摆脱传统模式下过度依赖于核心企业的融资模式,发展为由金融机构、科技公司、产业企业等生态伙伴共同参与、协同发展的生态化发展模式,是将多条链的供应链整合形成的生态。

  国家一直将深化供应链金融发展作为促进实体经济的有效途径,频出政策以促使其成为融资结构改革、金融服务实体、龙头带动中小的重要抓手。在供应链数字化发展中,一定要重视风险控制,遵循“以产促融,以融促产”的基本原则。

  在数字化改革大潮下,产业链和供应链运行的模式创新日新月异,也深刻地改变了供应链金融的产业基础和商业逻辑,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成为业服务产业模式创新的“优选项”。

  期货日报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华夏银行的“构建物的数字信用、共建产业数字金融生态”理念,围绕金融仓储及动产融资行业“货权看不清,货物看不住,动产难融资”三大行业普遍难题,给出了解决思路。针对货权不清晰的问题,在动产融资业务实践中,已尝试通过数据穿透和操作约束的方式,向上追溯货物交易源头或源点、向下跟踪货物交易情况,从而使货物和货权在流转过程中一一对应起来。对于货物看不住的问题,华夏正在探究通过数字化技术方法、在合作方专业化能力的支持下,实现对货物全流程的状态进行动态监测和异常行为及时预警,从而大幅度的增加人工违约成本、降低操作风险整体水平。对于货物难处置的问题,通过优选易识别、易保存、易变现的品类,基于实时或准实时数据来进行动态盯市并构建货物价值评估体系,建立盯市处置联动机制,最后预设处置渠道等措施,解决货物处置的问题。

  日照银行打造的数智化“黄海之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自2021年8月上线家企业投放供应链融资达1011.8亿元,覆盖港口、钢铁、农业、能化、汽车、医药、建筑等十余个行业,实际做到了产业数字化与金融数字化深度融合。

  在产业生态场景方面,日照银行是怎么做的呢?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其基于“黄海之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运用“产业+数字+金融”模式,多渠道接入、多场景输出。融入港口生态,通过提单、仓单、运单“三单”转换,串接海港、内河港、保税区、厂区、园区和铁路沿线站台等港口物流体系关键节点,推出大宗商品铁矿石、原油、大豆、煤炭等电子仓单融资“橙仓通”;通过“橙信”+数字技术,解决建筑行业核心企业确真不确权难题,打造集中采购场景“橙筑通”;针对商贸物流行业交易频次高、周转快特点,推出特色场景“商链通”,破解小微企业用款频、融资难、成本高的痛点。全流程数字风控。通过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对生产、仓储、物流、交易等环节数字化穿透,实时、透明、多维交叉校核,建立数字信用、交易信任,推动“主体信用”向“交易信用”“物的信用”升级转型。

  不只是上述银行,几乎所有银行均在发力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比如:中国银行搭建的“票、证、融、贷、债、险、租”的供应链金融理财产品与解决方案体系;邮政银行自建的U链供应链金融核心系统;交通银行推出自建智慧交易链平台,并对接中航信、中企云链等多家主流平台。

  当下,数字化是供应链金融最显著的发展的新趋势,具体通过深入挖掘产业链供应链场景,运用云计算、、风控等金融科学技术手段,建立起产业与金融之间的数字化新纽带,将产业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场景化呈现,这需要科技、产业、金融各方参与和协同,一同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生态。

  以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其与京东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业务平台——“国贸云链·金贸通”,实现了全流程的线上智能化运营,以数据化资产增信,在不占用公司资源的前提下,帮助客户获取金融机构授信。目前“金贸通”已上线“采购信用贷”产品,在公司纸业、金属等业务板块运营情况良好,并已在农产、化纤等业务板块逐步推广。此外,“金贸通”将持续开发推广,形成产品矩阵,更好地为链上客户提供定制化、便利化的增值服务。目前“金贸通”作为供应链业务的配套服务,尚未收取费用。

  微众银行微业贷通过与物产中大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属)合作,依托微众银行微业贷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优势,以及金属原料供应、产品代理、配供配送、金融、物流、仓储等一揽子供应链集成服务,共同为物产中大金属下游中小微及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目前双方合作已取得阶段性卓越成效,截至2023年7月31日,微众银行微业贷已累计为近200家物产中大金属下游客户链属公司可以提供超5亿元授信。

  中信梧桐港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心梧桐港)的“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模式”,运用、、等技术打造过的数字化仓库,一车车小麦的重量、等级等信息被一一扫描上线入库,入库后的粮情状况被实时监测。于是,仓库中的每批货物都对应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标识。中信梧桐港将所有这些动产信息同步推送至其在当地的一家合作银行——河南中原银行的系统里。此时,购粮户从线上向申请融资,银行方面因为拥有真实的小麦收购信息,以此作为质押物,就会放心把钱款打给购粮户。

  郑州数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数链科技)打造的“数据信用+实物信用+主体信用”的核心逻辑,即通过场景化全链交易、智能化资产核验、全流程风险管理、多维度安全验证,提升整个大宗商品供应链全流程的透明度、规范化和真实性,将交易流程“数据信用”,交易标的“实物信用”,与核心企业的“主体信用”相结合,打破大宗商品领域核心企业资金瓶颈,解决中小贸易商“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实现金融机构资金直达以往不能覆盖的资产。

  多位专家学者向记者表示,通过以上案例可以清楚地看到,目前,我国已形成由银行、产业企业、网络站点平台企业一同参与的多样化供应链金融模式。

  金融的创新发展和数字转型离不开生态的合作,生态合作将会是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切入点。

  “供应链金融要有效运行,关键点在于商业生态的建立,数字化让这一过程变得简单。”数链科技总裁卫跃宗接受期货日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在传统大宗商品领域,由于参与者众多,相互之间缺少交叉验证手段,形成信息孤岛,金融机构仅凭融资人自身信息无法验证贸易真实性。然而,通过、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方法整合分析贸易链条有关数据,对企业的资产状况和交易行为进行自动检验测试,则能解决银行和中小企业互动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信息对称性,降低交易成本,解决贸易商融资需求。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从根本上变革了风险管理的模式,让银行敢贷、能贷、愿贷,使得中小企业获得低门槛、低成本的贷款成为现实。与此同时,数字技术顺理成章地将贸易场景中的各个要素链接起来,形成了协同共赢的生态圈。

  如何构建供应链金融生态?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华认为,应关注生态,实现全场景覆盖。供应链金融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在这个生态中,每个参与者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不一样的利益诉求。通过全场景的覆盖,可以将整个生态中的所有的环节打通,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治、利益共享。在全场景覆盖的过程中,要关注到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个性化的金融理财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多种参与者的需求。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可以更好地了解供应链的运作状况和市场趋势,为供应链中的参与者提供更精准的金融服务。

  科技、产业、金融三者融合,正在释放“朋友圈效应”。多位业界人士向记者表示,供应链金融业务必须与供应链运营的流程相契合,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体现的一种产业与金融、科技三者融合的生态,不仅为产业提供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更是对产业链条的整合与重塑,也是一个构建新型金融生态圈的过程。运用生态思维建设数字化供应链金融,能形成良性循环,不仅仅可以精准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还能调动市场化力量,产生巨大的行业商机。

  当下,在金融科技迅猛发展和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共同驱使下,供应链金融数字化疾步发展,不仅让中小微企业更快地获得资金支持,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还能轻松实现供应链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提升供应链的效率和整体竞争力。但是,期货日报记者发现,供应链金融在创新中仍存在融资性贸易等脱实向虚的诟病。

  对此,卫跃宗提醒道:“产业创造金融机会,金融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发展是金融服务实体、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方面的创新,任何商业模式的搭建都要基于此。”

  未来,如何加快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发展?如何从“量”的突破迈向“质”的飞跃?这每一道都是必答题,行业又将书写出怎样的答卷呢?多位专家学者建议,未来应加大技术创新与应用,着重关注法律和法规和监管政策、生态合作伙伴关系等建设,从而打造安全可靠的数字化平台,持续升级全链条、全场景、全产品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构建“端到端”数智化供应链金融生态,以此促进供应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为实体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