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础软件在软件定义时代下的演进发展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服务项目

浅谈基础软件在软件定义时代下的演进发展

2023-11-30 服务项目
  • 产品概述

  当今的时代被信息产业的人士称之为“互联网+”的时代,制造业的人士称之为“+互联网”时代,而从事软件研究的人士将其称为“软件定义”的时代。软件定义时代有什么特点呢?

  为什么叫“互联网+”时代?因为今天互联网成为了社会基础设施,任何行业的产业形态,包括服务业和传统行业,都会因“上网”而发生改变。例如滴滴公司就是互联网与出租车行业的结合。你能说滴滴是出租车公司吗?它其实是一家IT公司,滴滴通过IT平台颠覆了出租车行业。雷军称小米为一个“新物种”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它做的是生态链。小米打造了一个生态平台,所有IoT硬件厂商只是生态链中的一部分,而整个生态链属于小米。IT行业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一日千里,即发展非常快;第二是无所不在。这两个特点导致它在某些行业是倍增器,在某些行业是颠覆者。所以,IT界的人认为,只要推动网络技术与所有的领域结合,就可以跨界扩大各自的地盘,从而颠覆原有行业老大获取蓝海利润。

  IT行业有两个著名定律,一个是硬件方面的摩尔定律,一个是软件方面的麦卡夫定律(一个系统的价值等于用户数的平方)。这两个定律既体现了IT技术爆炸性的指数进步与组合进步,也反映出巨大通用市场的重要性。因为芯片和基础软件领域都具备一个同样的特点,即研发成本很高,但是扩大规模时的成本并不大。比如做一个信息系统,服务10万人和服务100万人的成本差距不大。但信息系统的价值是用户数的平方,比如说用户数量扩大10倍,它的成本增加可能只有1倍,而价值却增加了100 倍。芯片也是一样,研发成本很高,如果找不到巨大的通用市场,就获取不了巨大的回报来覆盖巨大的研发投入。所以,“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的三大精髓就是营造巨大的通用市场、经营掌控生态链、跨界竞争获取蓝海效益,其中营造巨大的通用市场是前提,也是基础。

  制造业的人所说的“+互联网”,实际上也是指这个发展的新趋势。工业公司单纯购买软件产品来处理问题的时代已逝去,国际领先的工业公司转型为软件公司已是大势所趋。以波音为例,最开始是购买几个流体力学软件来设计飞机,后来逐渐将整个生产流程全部数字化。现在制造业企业的思路是将高端制造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上,并且基于统一的数据标准,以及互联网与全球数据中心建设,对全行业的生态链业务、管理与服务进行重构,构建基于软件平台的服务体系。“高端制造+基于软件平台”的服务体系成为领先工业公司的两大核心竞争力。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的主要特征就是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制造、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的制造也在向服务化延伸,也就是“卖服务”。

  软件定义时代的标志性特征就是系统的功能主要由软件来体现。其实“软件定义时代”一词主要想表达的是软件的重要性,突出软件无处不在,软件日趋重要。软件定义,其本质特征就是软件与各行各业的结合,尤其是和工业的结合,定义一切的软件成为了基础设施。以前做完一个产品以后,它的功能基本上就固化了,但是现在产品的功能主要由软件来实现,而软件的特点是可成长、可配置、可演化,这样就带来了数字世界产品的不同特点。

  在我国,软件与制造业的融合大有发展机会。我国的工业体系是我们国家的经济中最具核心竞争力的部分。工业领域一直在讲去产能,所谓的去产能,就是活干得过于好了,能力过于强了。现在我国的集成电路备受重视,就是因为做得还不够好。我国集成电路的整个体系,其实就是依托全球的体系,与国际产业链对接,国内的企业之间反而无法对接起来。但我国工业体系几乎都是与国内对接。软件定义是推动中国工业体系高质量转型的强力引擎。那么软件定义的时代里,基础软件又有哪些演进发展呢?

  最基本、最核心的计算机软件就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有三大任务:高效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软件资源,为应用软件提供共性的基础服务,为用户更好的提供友好易用的人机交互手段。多年来,操作系统的三大任务始终没变。操作系统发展的驱动力来源于硬件平台的升级、应用场景的演化、人机界面的革新,这三个方面的变化一直驱动着操作系统的发展。不同于硬件的替代性发展,操作系统以内涵扩展式发展为主轴,上层应用软件的共性功能不断沉淀融入到操作系统中,操作系统的功能越来越丰富,整体越来越庞大,逐步从“单个产品”的操作 系统发展成为“信息系统体系基石”的基础软件平台,呈现出明显的平台化演进特征。

  与此同时,软件的商业形态也在不断演进,先后经历了大小型机时代的硬件附属阶段、PC时代的独立软件产品阶段、“互联网 +”时代的“软件即服务”阶段,以及数字化的经济时代的“软件定义”阶段。在硬件附属阶段,软件仅仅是作为计算机硬件的附属物而存在,没有独立的商业形态,软件的代码通常是向使用者开放的,便于用户自己做修改与优化。在PC时代,出现了软件许可证(License)的概念,售卖软件许可证成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软件作为一个独立的产品营销售卖,软件代码成为核心竞争力而不再对使用者开放,标志性的成功案例就是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在这一时期,为了反对源代码不开放的“闭源文化”和许可证销售模式的Copyright保护,开源软件蓬勃升起,诞生了以Linux操作系统和GNU GCC编译器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开源软件,以及以GPL为代表的Copyleft许可证规则,形成了一整套可以与商业软件体系竞争的开源软件体系。基于这种开放、免费的开源软件系,一大批信息服务企业得以起步与发展,促使软件进入到“软件即服务”阶段,诞生了谷歌、脸书等国外互联网巨头,以及BAT等国内互联网巨头。在这一阶段,大量的软件企业不再售卖软件产品,而是直接向最终用户更好的提供某类信息服务,即“软件即经营”,运营服务成为了软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代码。不提供服务,就无法成为软件业里面的老大,也无法成为软件生态的掌控者,这也是如今学术界做基础软件难以找到“抓手”的重要原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跌懵了,“宁王”创新低!交付在即,特斯拉引爆万亿新赛道,A股受益股名单曝光(附股)

  A股10年为何瘫坐3000点?6组数据揭线岁的芒格走完了他的完美人生,生前看好中国20年

  上市7个月/售7.38万起 比亚迪海鸥第20万辆下线亿美元融资 路特斯或成电动跑车第一股

  福州市中小学健康角今日上线!启动仪式暨学生常见病防控知识进校园活动在仓山区第四中心小学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