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市场能否进入网络服务“避风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服务项目 > 华体会登入页面

应用市场能否进入网络服务“避风港”

  • 产品概述

  伴随着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应用市场(或称为应用商店、应用程序分发平台)逐渐替代传统的网站下载应用程序分发方式,成为用户获取应用程序(应用软件)的主要途径。根据《民法典》第1195条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在符合相应条件时可适用“避风港规则”抗辩侵权责任。现实中有的人觉得应用市场当然可以适用避风港规则来抗辩著作权侵权责任,其实这里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首先, 应用市场与应用程序提供者是商业合作伙伴,且应用市场对应用程序有法定的上架审核和日常管理义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对于应用市场除了规定备案条件之外,还规定了一系列对应用程序的管理义务:分类管理、提供者身份复合验证、上架审核、日常管理、应急处置,等等。还应当与应用程序提供者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相关权利义务。就应用市场没有履行法定管理义务而言,如果其不履行该法定义务与著作权侵权结果存在因果关系,则可以认定其对侵犯权利的行为存在明知或者应知的过错。在避风港规则中,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于网络用户在网络上可能侵权的作品,不具有类似于应用市场对应用程序的审查管理和合同关系,因此才将“通知+未删除”作为承担侵权责任的条件。相比而言,对于应用市场的过错认定,与避风港规则中的无过错推定具有不一样的法律基础。而且,如果应用市场没有履行基本的应用程序合规性的形式审查义务,比如主动上架了未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视听类应用程序,则便违反了对不特定的著作权人等的法定保护义务,致使权利人处于高度危险状态下,则其丧失了“避风港规则”设立的前提“技术中立”立场,可以视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积极采取了预防侵权的合理措施”中的未采取预防侵权合理措施的情形,自然没办法使用避风港规则来抗辩侵权责任。同时,如果不要求商用商店按《管理规定》对应用程序履行基本的审查义务,将导致不具有合法资质的严重违规应用程序泛滥,不仅会造成损害著作权等合法权益,还可能会产生损害公共利益的后果。

  其次,应用市场无法对应用程序中的侵权内容采取“通知——删除”措施。应用市场的直接服务对象是应用程序提供者,一般网络用户无法直接在应用市场发布音视频、图文等信息,应用程序才是供网络用户发布视听、图文等信息的网络站点平台,应用程序提供者与应用市场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主体,著作权人的通知只能对应用程序提供者发生法律上的约束力。即使权利人通知了应用市场,应用市场也无法对应用程序中的侵权内容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措施,因此应用市场不具备适用“通知——删除”规则的基础条件,而应结合应用市场的审查管理义务来考量其著作权侵权责任。

  值得说明的是,虽然应用市场无法直接适用避风港规则,为促进应用市场产业的发展,参照避风港规则的相应规定来判断应用市场是否构成间接侵权是极有必要的。在应用市场所上架的应用程序业务类型合法合规,且公示了应用程序提供者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必要信息时,如果应用程序提供的侵权内容不是国家版权局进行了版权预警的内容或者有较高热度的内容,而且应用市场并没有对侵权内容做选择、编辑、修改、推荐的,则一般不应认应用市场构成间接侵权,不宜将应用市场的日常管理义务放大至要对应用程序中的内容进行具体审核。且基于应用市场不具备适用“通知——删除”规则的基础条件,对于具有合法资质的应用程序中应用市场未做出合理的选择、编辑、修改、推荐的普通侵权内容,其应用市场接到著作权人的侵权通知后,其应当具有转通知的义务。若具有合法资质的应用程序中的侵权内容占比并未很大,应用市场一般不能因为其未下架整个应用程序而被认定构成著作权侵权,否则将不符合比例原则。

  可见,基于应用市场具有法定审核和管理义务,应用市场适用避风港规则的条件基本已被消解,且应用市场无法对应用程序中的侵权内容采取“通知——删除”措施,因此无法直接适用避风港规则,应按过错侵权责任规则于个案中全面审视应用市场是否尽到了与保护著作权相应的审查义务和日常管理义务,从而认定应用市场是否应承担著作权侵权责任。

  (作者:范明志、杨阳,分别为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教授、博士研究生)

  针对当前呼吸道疾病,特别是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形势,国家卫健委10日就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近日,我国航天两大集团公司党组机关报《中国航天报》推出“为建设航天强国不懈奋斗”系列评论,在其中一篇评论中提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对标SpaceX,集团公司在发展理念上、科研生产模式上、关键核心技术上、质量效率效益上存在很明显差距和不足,整体上大而不强、大而不优”。

  12月9日,记者从东北农业大学获悉,该校野大麦种子人工扩繁基地喜获丰收。这标志着“野大麦种子扩繁与退化盐碱草地生态修复技术推广与示范项目”达到预期目标。

  记者12月8日获悉,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为磊教授联合国内外研究人员,在海洋生物碳泵研究领域取得最新进展。研究人员介绍,此前,对海洋生物碳泵的直接观测主要利用沉积物采集器,数据极为稀少。

  美国两个科研团队在7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分别刊文称,他们首次让单个的分子处于量子纠缠状态。科学家已实现多个光量子比特超纠缠态的实验制备,让单个分子处于量子纠缠状态,有望为量子信息技术探讨研究带来新启发。

  “我将以当选院士为新起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倍加珍惜院士荣誉称号。过去三年,李殿中组织包括中国科学院7家研究机构在内的40余家行业单位和优势力量,成功突破高端轴承“卡脖子”技术难题。

  只需牵住“狗绳”,报一声想去的区域,智能电子导盲犬“小西”便会缓缓启动,为视障人士带路;打开一些地图类App,选择无障碍模式,界面就会显示出沿途无障碍公共卫生间的位置和通过无障碍电梯上天桥的提示……一大批“黑科技”命中残障人士的生活痛点,帮他们开启无障碍生活。

  实现“双碳”目标,不仅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良好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迫切地需要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从清华大学获悉,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简称“锦屏大设施”)土建公用工程已完工,具备实验条件。首批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个实验项目组进驻开展科学实验。这标志着世界最深、最大的极深地下实验室正式投入科学运行。

  量子计算领域的一项纪录再次被打破:美国波士顿量子计算初创公司QuEra建造的新型量子计算机拥有迄今数量最多的逻辑量子比特——达到48个,是此前逻辑量子比特数量的10倍多。

  6日,全球首座电热熔盐储能注汽试验站在位于辽宁盘锦的辽河油田竣工投产。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电热熔盐新型储能注汽技术实现“从0到1”的突破。

  研究者、监管者、医生、患者,还有医学期刊,都将重视这些试验以及这些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华能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以下简称“示范工程”)6日完成168小时持续运行考核,成功投入商业运行,

  日前,相关领域全国政协委员围绕“加快建立新能源产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这一主题,积极建言献策,助力新能源产业资源回收利用可持续发展。新能源产业链涵盖原料生产、装备制造、电站开发运营、回收利用等各环节,“由谁来承担回收责任”,是大家普遍关心关注的线

  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应对许多全球性挑战的有力武器。大力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要一直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加快形成推进科学技术创新的强大合力,不断的提高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经核算和评价认证,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共排放温室气体88.29万吨,使用绿电减排温室气体2.20万吨,接受社会捐赠碳抵消指标109.99万吨,在亚运会、亚残运会历史上首次实现碳中和。

  记者5日从工业与信息化部获悉,工业与信息化部将深入推动新型无线、新型网络等关键研发技术,推动行业加快补齐高端器件、基础软件等短板,快速推进6G研发技术与创新。

  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遗址考古工作近期取得了重要收获。其中,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组建的考古队,会同航测、年代学、环境考古的专家,经过系统勘探和多地点解剖,新发现熊家岭、郑畈等多组史前水利系统。

  日前,在海南陵水的深蓝海面上,重达1300吨的海底数据中心核心装备——海底数据舱,在大型海上吊装船的投放作业下,徐徐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