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地 工业互联网实践与我的认识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服务项目 > 华体会登入页面

见地 工业互联网实践与我的认识

  • 产品概述

  从2015年,我到宝钢讲工业互联网开始,至今已经6个年头了。这几年来,我从不理解到认识理论意义,再到对实践的认识、总结,经历了几个阶段。

  刚开始,我对工业互联网不理解。国外公司向我介绍产品的时候,我内心觉得“很一般”。听到别人做报告,感觉这些人“少见多怪”。这么多东西就是把工控机上的软件上网,有什么新意?有些东西,宝钢老早就有,甚至30年前,我自己都开发过。

  我认识工业互联网的意义,是从经济学角度入手的。亚当斯密认为:分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工业互联网促进协同、降低协作的成本,进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分工。这种意义实在太大了。安筱鹏博士写过一本叫做《重构》的书,认为工业互联网会重构产业生态。这个意义,我是非常认同的。

  2018年左右,已经见到一些不错的实践案例了。其中,能源管理就是典型,优也的煤气管理就是这个范畴。

  我意识到:工业互联网适合范围大、实时性强的场景。这种场景,其实解决了传统计算机系统难以解决的问题。传统的计算机系统包括自动化系统和管理系统两部分。自动化系统控制的范围小,管理系统管理的范围大;小系统的实时性强、自动化程度高;大系统协同范围大,但实时性弱、自动化程度低。

  在工业互联网体系中,实现了大范围内的快速响应。解决这一个矛盾的办法,就是采用工业互联网三要素之一的“高级算法”。包括我常说的“小秘书的智能”:具有认知功能、能够自主察觉缺陷,避免人类淹没在数据的海洋中。这样,工业互联网就支撑了人机协同决策,自然就是“重构人和机器的界面”。由此可见,工业互联网的作用就是促进管控融合。在我看来,工业互联网与其他数字化技术结合,能带来一场管理革命。

  我当初对企业间的实践认识很肤浅。感觉主要就是企业之间的信息系统两两打通,如宝钢和海尔的合作等。我内心觉得:这么多东西“没啥了不起的”。少数能让我眼睛一亮的,是个别供应链平台企业,以及部分做SaaS软件的公司。

  后来看了很多实践案例,我意识到:革命性变化针对的往往是落后的小企业。通过工业网络站点平台,重新整合产业。这种逻辑尤其适合某个区域(如县级)的特色产业集群升级,还包括产业园区、农业特等。

  反过来看:这种切入点确实非常有道理。传统小企业受劳动力价格上升影响最大,冲击最严重;这一些企业的技术水平低、资金和人才短缺;互联网公司容易介入等。

  现在看来,很多网络公司,从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到阿里这样的巨无霸,都看准了这样的领域。有些地方政府也看到了这个方向。通过工业互联网推动多方协同、资源共享、知识复用,实现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个行之有效的路子。

  这些实践印证了工业互联网会重构产业生态的观点。从低端制造业开始、从区域经济开始,又印证了我在创新课上常讲的一句话:创新往往发生在技术难度最低、价值最大的地方。

  我发现,在产业生态方向,国外的实践和国内是不一样的。国内是网络公司整合低端产业,而国外是高端制造业整合供应链。我认识到:美国企业做这种事情也是有道理的:他们担心的是制造环节的外流,导致技术的流失。通过工业互联网,可以掌控核心技术。

  我认为工业互联网是网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许多特点从淘宝、滴滴、饿了吗等消费互联网领域就反映出来了。

  肯定有人会说:淘宝不是工业互联网!对的。正如猴子不是人,但和人的许多底层逻辑是一样的。对我个人来说,研究消费互联网的认识都是不够的。研究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如农业),对理解工业互联网是有很大好处的。

  还是那句话:新技术总是从价值最大、难度最低的地方突破,然后再逐步往更难的地方发展。互联网的应用从消费发展到低端工业,再与高端工业结合,大概也是这个逻辑。

  展望未来,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可能会促进一些伟大技术的产生。我感觉,数字孪生可能会带来革命性的技术。因为数字孪生可以带动跨专业的深度融合。

  工业4.0的理论,似乎有利于我们理解工业互联网。工业4.0提出过三个维度的集成。在我看来,工业互联网的一些发展与这三个维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纵向集成对应企业内部的管控融合。这种融合是跨越时间周期、自动化程度和人机界面的融合。横向集成对应企业间的产业重构。如前所述,横向集成的办法有很多种。国内和国外就不一样。横向集成,是跨越物理空间的集成。端到端集成与数字孪生有很大的关联。数字孪生跨越不同的阶段,跨越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是跨越时间的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