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从事互联网行业有必要了解那些互联网基础知识应该积累那些常识或术语?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案例展示 > 华体会最新首页地址

想从事互联网行业有必要了解那些互联网基础知识应该积累那些常识或术语?

  (Business to Business)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如阿里巴巴,做得就是企业间的生意。

  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对线下,线下商务与线上推广相结合,比如美团、大众点评、百度糯米。

  UV(Unique Visitor)唯一访问量,能够理解为页面被多少人看过。很明显UV不会大于PV。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在网上对他人呈现,想想小红书的模式。

  IPIP不是IP地址的IP哦,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例句:《斗破苍穹》是由网络小说IP改编的电视剧。

  SEM(Search Engine Marketing)搜索引擎营销,是一种网络在线营销形式,就是全面而有效的利用搜索引擎来进行网络在线营销和推广。

  ASO(App Store Optimization)应用商店的搜索优化.就是提升APP在各类APP电子市场排行榜和搜索出来的结果排名的过程。类似移动APP的SEO优化。

  长尾效应的指的是将所有非流行的市场累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比流行市场还大的市场。也就是要在细小市场上赚很少的钱,但是要赚很多人的钱。

  比如互联网金融市场上的长尾效应,让金融从业者开始关注那些中小企业和个人信贷,而不是对大企业趋之若鹜。

  长尾效应的优点是数量,中小企业和个人的贷款需求数量显然远大于那些“白富美”企业。这就是怎么回事,很多针对学生、农民、创业者贷款需求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崛起,尤其是在消费金融领域大展身手。

  源于英文词汇viralmarketing。指利用的用户口碑传播的原理,进行网站推广、品牌推广等。

  比如前段时间刷屏的网易云音乐第五人格荣格心理学测试,就是一种病毒式营销。

  所谓的蓝海,指的是未知的市场空间或者是处于市场之间的竞争很小的状态中。相对应的红海市场是指已知的市场空间,公司数多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人工智能、云计算服务、生鲜电商外卖等都是待挖掘的蓝海市场。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

  说人话就是一个分布在全球各地、能够协同运转的数据库存储系统,任何有能力架设服务器节点的人都可以去参加了,对这个系统中任意的节点进行读写操作,全世界所有节点会依次同步,以此来实现在区块链网络中所有节点的数据完全一致。

  在互联网上,就是指从我说你听的广播模式,向人人有个小喇叭的广场模式转变。中心化的典型例子是门户网站,去中心化的典型例子是blog、UGC、社会化媒体等。

  对「场景」这个词来做解释的话,其实就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出于什么「目的」做了「什么事」,人、时间、地方、目的和要做的事这些元素组成了一个具体的画面,而这个画面就是场景,也是在设计产品或验证产品可用性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比如,当唯品会促销女包时,如果销售专题是“每个女人都应该有一个的链条包”,就会发现当天链条包的浏览点击率明显比仅仅说“链条包低价折扣”时高三倍。这就是场景化在营销中的应用。

  再比如,在春节发红包,是一个非常具象的场景,用户愿意“分享”,因此微信在春晚做了一次摇一摇红包的活动一天之内微信红包从 400 万用户直接拉升到了一亿用户 。这也是场景化在产品运营中的应用体现。

  SNS(Social NetworkingServices)社会性网络服务,用网络把人们连接起来形成更加紧密的关系。

  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的服务,比如大众点评里大家找美食时候能筛选“附近“的这个功能

  UED:(User Experience Design)用户体验设计,互联网产品大都是以用户为王体验至上。

  A/B Test:为同一个优化目标(例如优化购买转化率)制定两个方案(比如两个页面),让一部分用户使用A方案,同时另一部分用户使用B方案,统计并对比不同方案的转化率、点击量、留存率等指标,以判断不同方案的优劣并进行决策,从而提升转化率。

  所有对话的开始,双方都应对即将描述的问题所包含的元素,达成一个定义上的共识。不然再多的讨论都是无效的,因为很可能从根上就是错的。

  举例子,对于酒店来说什么是有效订单呢?有的人理解用户下单了就算是有效订单;有的人理解用户支付完成才算是有效订单;有的人理解用户要实际到店订单才算有效。可想而知,如果这样的三个产品在一起讨论“怎么样提高有效订单量”的话题,是不会有任何结果的。

  因此我们要了解互联网、认识产品是相同,需要先从它的基本定义入手。为了方便记忆和查询,我把最常用到的概念进行了归纳整理。

  互联网思维:这个词解释起来很危险……好吧,它是网络时代思维方法的集合,如免费、使用者真实的体验、参与感等。

  P2P:(Person To Person)个人对个人利用互联网借贷的模式,有非常大的风险。

  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对线下,线下商务与线上推广相结合。

  CPS:(Cost Per Sale)每购买成本,以实际销售产品数量来换算广告投放金额。

  CPM:(Cost Per Mille)千人成本指由某一媒介或媒介广告排期表所送达1000人所需的成本。

  SEM:(Search Engine Marketing)搜索引擎营销,是一种网络在线营销形式,就是全面而有效的利用搜索引擎来进行网络在线营销和推广。

  SNS:(Social NetworkingServices)社会性网络服务,用网络把人们连接起来形成更加紧密的关系。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在网上对他人呈现。

  UED:(User Experience Design)用户体验设计,互联网产品大都是以用户为王体验至上。

  PV:(Page View)页面浏览量,能够理解为页面被人看过的总次数。

  UV:(Unique Visitor)唯一访问量,能够理解为页面被多少人看过。很明显UV不会大于PV。

  长尾理论:产品再冷门也不会无人问津,甚至这一些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占有率可以和主流相提并论。

  作为一个互联网产品经理,加入业务团队时,不管是萌芽期的产品、成长期的产品,还是成熟期的产品,刚接手时必然是要熟悉整个业务系统。不只是产品经理,技术人员在新加入一个团队,或者是接手新的产品做迭代开发、bug修复、长期维护产品时,也必然要熟悉这样的产品,才知道怎么下手,怎么是最合适的方式?同样作为售前、售后、运营、技术上的支持、市场人员,在接手新产品时都必不可少的要熟悉一个产品,并且是越熟悉越好,因此本文给大家介绍下,作为一个互联网从业者,如何快速熟悉一个业务系统。

  业务系统总归来说承载的是解决方案,是把传统服务的解决方案线上化,亦或是换一个方式解决用户遇到的问题。比如以前我们都线上去商场购物,有了淘宝系统,我们大家可以线上购物;再比如以前我们都是看电视、聊天娱乐,有了抖音微博等系统,我们开始线上娱乐。因此要熟悉一个业务系统,首先要熟悉业务是什么?

  如何熟悉业务呢?我们大家可以从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来逐步熟悉。在战略层我们应该了解这个行业大概是什么样的?有哪些竞争对手在参与?对于目标用户,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个产品是给谁用的、帮他在什么情况下解决什么问题?;在范围层我们需要了解产品做了哪些功能?在结构层我们需要了解产品整体架构是怎样子?在框架层我们了解页面的布局?在表现层我们了解页面有哪些元素?这样说可能有点枯燥,我们来看一个实际的case.

  以淘宝购物系统来看,在战略层,它的定位是一个电商平台,买家可以在线购买商品,省掉了线下购物的时间;在范围层它包含用户管理、商品管理、支付管理、订单管理模块,解决用户从注册到成功购买上面的全流程;在结构层,用户选择了一个商品后,可以点击查看详情,详情看了后,可以选择颜色尺码,最后下订单,进行支付;在框架层可以看到文字、搜索框、按钮的布局,帮助用户快速找到想要的内容;在表现层,则是颜色、文字大小。

  熟悉了产品的业务之后,我们就需要再来熟悉它的技术架构。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了解它是如何搭建起来、开发起来、运行起来,能让你对其中的业务逻辑更加清晰,在修复bug或设计新功能或测试新功能时能够想的更加深入、更加全面、更加合理。我们可以从产品的逻辑实现、开发实现、运维实现、数据实现四方面进行了解。

  逻辑实现和产品业务模块紧密关联,它关注整个产品的模块划分、提供的功能、操作流程、与其他模块直接的耦合。以淘宝系统的「下订单」功能来看,它属于订单管理模块,提供的功能是生成订单、便于卖家和买家校对,操作流程是用户选择商品-支付-支付完成-生成订单-物流系统进行备货发送,上游是库存系统&支付系统、下游是物流系统,在接口层和前端约定的参数包含用户ID、商品ID,返回参数是订单ID。这个模块的学习可以直接在页面进行操作实践,再结合浏览器F12看接口请求返回数据,基本就清晰了。

  开发实现层面主要是系统架构、组件选型模块,它关注如何搭建一个高可用、扩展性强的架构模式,如何选用符合当下业务要求、符合未来业务扩展的组件。淘宝系统从搭建至今,已经经过十三次的架构升级了,我们以它最新的系统架构来看一个产品的开发架构是什么样?有哪些技术选型?在微服务、云原生的技术趋势下,所有服务拆分微服务、服务都上云;以为域名,用户输入后根据DNS域名解析到对应的IP地址进行服务提供,比如映射到淘宝应用、天猫超市、阿里健康等等;再通过ESB企业服务总线把请求传递给到对应的业务模块,比如用户管理服务、支付服务、推荐服务等,最后由数据库来承载数据读写实现。在技术选型上有Nginx负载均衡、Redis数据库、Mysql数据库、Docker容器等等组件。在这块的学习上,我们可以从GitHub或CSDN等技术网站了解当下的技术趋势、架构设计模式(比如SOA、微服务、分布式、中台),请求技术人员组织技术架构的培训讲解。

  在运维实现方面,我们应该关注系统如何部署、有多少台机器、能承载的QPS、灾备措施、系统监控。以「淘宝系统」为例,它已经经过数次的架构升级,现在所有服务都部署在云端,主要为集群、分布式部署,在各个区域(比如华东、华北)都有部署自己的服务,实现高可用和容灾;在承载的峰值上,我们可以看到今年双十一承载的是58.3万,通过往年数据以及压测可以基本进行预估;在监控方面从前端到后端都全链路进行监控,前端包括浏览器监控、移动app监控,后端包括服务调用监控、接口调用监控,基础设施包括CPU内存、网络通信监控、数据库监控等;在灾备措施方面,包含服务降级、限流、缓存等措施。在这块的学习上,我们可以通过内网材料学习,业务部组织的培训进行了解。

  在数据实现方面,我们需要关注有什么数据、数据的流向、数据类型、数据存储。以「淘宝系统」为例,数据类型上有用户数据、商品数据、系统数据,具体又可以细分为商品信息数据、用户订单数据、系统操作日志等等,数据产生采集后存在Mysql数据库中。淘宝系统现在已经演变的非常强大,有足够多、足够全的数据,衍生出了数据产品,获取到的数据经过实时计算、数据分析等,又再次赋能业务。在这块的学习上,我们可以请教服务的技术部人员给我们从数据格式、数据流转、数据呈现多维度进行讲解。

  从业务层面和技术层面熟悉了一个产品之后,接下来就是通过不断的实践,比如通过使用产品、看代码、写代码、与用户进行沟通等方式,不断加深对系统的理解啦。如何从0到1、快速全面了解一个业务系统的介绍就到此结束了。

  作为产品经理,如果你正在为如何快速上手业务、与团队快速融合而烦恼;作为开发人员,如果你正在为前任开发人员留的坑而惆怅;作为售前售后,如果你正在为如何更好的给客户阐述产品经理、解决客户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焦虑,赶紧的看看这份宝典,帮助你从业务层面、技术层面理清逻辑,快速了解系统,快速赋能业务。予人玫瑰,手有余香,顺手再点一个好看和在看,把它也传递给你的互联网圈内朋友吧~

  在当今社会,互联网行业相对容易“一步登天”,我们这里所说的“一步登天”并非不劳而获,而是指不像其他行业那样论资排辈,只要有天赋、肯努力,有能力就可以被认可。

  如何进入互联网行业?有必要了解哪些常识?搞清楚互联网行业大致发展情况和各岗位内容,将会帮助大家更清楚的认识这个行业。

  我们先聊聊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带起了信息技术革命的又一波浪潮。

  到 21 世纪初期,BAT(中国互联网公司三巨头,即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在国内互联网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他们分别掌握着中国的信息型数据、交易型数据、关系型数据这三种数据类型,并且同时在基于现有业务的竞争优势上,进一步发力,去打造移动互联网领域中更趋完美的生态体系。

  除此之外,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的字节跳动、网易、Bilibili 等公司也在互联网领域开疆扩土。

  互联网行业是指从事互联网运营服务、应用服务、信息服务、网络产品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生产以及其他与互联网有关的服务活动的行业总称。

  互联网企业按服务类型或功能分为行业基础服务、商务应用、交流娱乐和互联网媒体四个大类。

  行业基础服务类是以日常常用的功能为主,主要包括新闻资讯、信息搜索、邮箱和信息撮合四大类。

  行业基础服务类网站以用户免费为策略,吸引了大批个人用户,其主要商业模式是通过广告等后端收费模式变现。

  交流娱乐类则是供人们日常出行的互联网服务,具体例子有美团点评、饿了么等。

  互联网媒体类就是以日常信息传播为主,包括新闻推送、信息集合等,比如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

  互联网职位类别虽多,但是从概念上来看,互联网公司的主要部门包括产品中心、运营中心、技术中心。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接下来我们就以开发一个交友 app 为例,介绍一下各个岗位的职能。

  产品经理就是为产品制定需求和功能的人。开发一个互联网产品,首先,需要产品经理通过市场调研、用户调研、竞对调研。

  通俗地来讲就是,了解市场上的社交软件都有哪些?这些软件都有哪些功能?喜欢听社交的用户需求都有哪些?竞争对手的软件有哪些功能?

  所以,产品经理一职要求熟练掌握原型图、流程图、文档、交互设计等工具。其中文档包括 MRD、BRD、PRD 等。

  UI,即 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UI 设计也就是用户界面设计。UE,即 User experience(用户体验),UE 设计也就是用户体验设计。

  在产品经理那里,我们收到了这个软件的功能点,比如:需要添加好友、需要对话、需要社群、分享互动等等大大小小的功能点。

  这么多的功能点,如何在 APP 软件界面布局,聊天界面如何布局,好友界面如何布局。小到一个页面加载的符号,大到 APP 的页面布局,都是 UI 设计师的工作。

  而如何将各个功能点分类布局,并体现其中的逻辑,配合用户习惯,就是 UE 设计师的工作。

  但是一般而言,如果不是项目特别大的公司,UI/UE 不会分开,就是一个岗位,统称 UI 设计,而 UI 设计要求熟练使用 UI 设计所用的工具,包括 PS、AI、sketch 等。

  前端开发,是用 HTML,CSS 及 JavaScript 以及衍生出来的各种技术、框架、解决方案,来实现互联网产品的用户界面交互,也就要求职员掌握包括 HTML、CSS、JavaScript、jQuery 以及 bootstrap 等程序语言。

  当 UI 设计将 APP 图纸交到前端手里的时候,这个 APP 产品还是一个图片,前端所做的工作就是将图片上的界面变成用户可以使用的,使用可以给出反应的页面。

  后端开发与前端开发不同的是,他们写的代码大多是用户不会直接使用到的代码,也就是非用户接口代码。后端的工程师目前使用最多的就是 Java。

  软件测试是互联网产品的质检师。当一个 APP、网站或者小程序等形式的互联网产品完成后,需要给软件测试工程师测试,在用户使用之前发现产品存在的问题。

  毕竟同一个软件要在各种用户系统里顺利运行,总会出现一些 bug。软件测试就是要发现这些 Bug,提交给 UI、前端、后端工程师去解决。

  互联网营销的岗位就更好理解了,因为现在不仅仅是 IT 公司在做互联网营销,很多传统型企业在在做互联网营销。

  一个互联网产品或者非互联网产品完成上线后,如何让更多用户使用产品,消费产品,就是互联网营销的工作。互联网营销又分很多种:SEO 搜索引擎优化,SEM 搜索引擎竞价,电商运营等等。

  第一种是初创企业。这类企业钱多,但是真正能上市的很少,所以去创业公司要考虑清楚。

  第二种是中型的上市公司,有一定量的资金,面对业务增长压力,往往会花重金从行业里面找核心人才,这也是众多大型集团公司人才出来的首选。

  第三种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大厂。大厂的收入会以现金为主,但很重视人才的培养,以后跳槽也会有非常好的品牌支撑,值得大家考虑。

  BAT 其实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度公司(Baidu)、阿里巴巴集团(Alibaba)、腾讯公司(Tencent)三大互联网企业首字母的缩写。

  其实就是指今日头条(toutiao)、美团网(meituan)和滴滴(didi)这三家新兴互联网企业。

  BAT、TMD 等这些互联网大企业业务精良,用户价值高,发展空间巨大,企业市值也是远超其他互联网企业。

  “互联网”这三个字听起来充满了机遇。英雄不问出身的招聘系统,扁平化的管理,迅速直接的晋升机制,是渴望靠能力和拼搏获得成功的就业者不二之选。

  希望这个回答能让大家对互联网行业有更清晰的了解,进一步剖析自己的能力,思考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的方向。

  最底层也是最重要的衡量基准:产品需求是否合理,方向是否正确,如果需求不对,即产品可用性为0,那么设计的再酷炫也是无用的,更别提后面的易用或者好用了。

  信息架构是否合理,能否快速找到想要的东西,整个过程没有任何思考(Don’t make me think);交互流程是否清晰,用户完成某项任务过程中是否有卡顿。在设计界面之间的跳转逻辑时是否遵循”

  Fogg说⼈的⾏为由动机,能⼒和触发条件这三要素组成,这三个同时都满⾜时⾏为才会发⽣。⽤⼀个等式来简化就是B=MAT,其中B是

  在表现层(surface),你看到的是一系列的网页,有图片和文字组成。一些图片是可以点击的,从而执行某种功能,例如把你带到购物车里去。一些图片就只是图片,比如一本书的封面或网站自己的标志。

  在表现层之下是网站的框架层(skeleton):按钮、表格、照片和文本区域的位置。框架层用于优化设计布局,以达到这些元素的最大效果和效率——使你在需要的时候,能记得标识并找到购物车的按钮。

  与框架层相比更抽象的是结构层(structure),框架则是结构的具体表达方式。框架层确定了我们的结账页面上交互元素的位置;而结构层则用来设计用户如何到达某个页面,并且在他们做完事情之后能去什么地方。框架层定义了导航条上各项的排列方式,允许用户可以浏览书籍的不同类别;结构层则确定哪些类别应该出现在那里。

  结构层确定网站各种特性和功能的最合适的组合方式,而这些特性和功能就构成了网站的范围层(scope)。有些卖书的网站提供了一个功能,使用户可以保存之前的邮寄地址,这样他们可以再次使用它。这个功能——或任何一个功能——是否应该成为网站的功能之一,就属于范围层要解决的问题。

  网站的范围基本上是由网站的战略层(strategy)所决定的。这些战略不仅仅包括了经营者想从网站得到什么,还包括了用户想从网站得到什么。

  就我们的网上书店的例子而言,一些战略目标是显而易见的:用户想要买书,我们想要卖出它们。另一些目标可能并不是那么容易说清楚的。

  该理论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通俗理解:假如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通常对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只有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

  简单来说,漏斗模型就是通过产品每一个设计步骤的数据反馈得出产品的运行情况,然后通过各阶段的具体分析改善产品的设计,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

  MVP法则(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简化可实行产品)是一种产品理论,这个概念听起来复杂,不过你可以把它想像成是一部电影的剧情大纲,或是一部漫画的角色介绍。

  MVP 的功用就是让你拿来接触客户,从很早就根据客户的回馈来改进你的产品。典型的错误就是窝在家理做没人要的产品 ,却自已为很有进度。大家的经验是,使用者要的东西往往是非常容易做的,但是也是最容易被你忽略的,如果你不一开始就跟用户接触,就很难知道这些内幕。

  因为人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所以它通过把信息分成块和单元来处理复杂问题。根据George A Miller 的研究,人们短期记忆每次能处理5~9件事情。这经常贝作为把导航菜单的元素限制在7个以内的依据。但是关于“7±2”的争论很激烈。以至于如何把他应用到网站上还不明确。

  Paretod定律(也被称为“少数关键定律”或“因素稀疏定律”)表明80%的结果,由20%的原因产生。

  这是商业中一条记本的经验法则(80%的销量来自20%的客户),但是也同样适用于设计领域和可用性领域。比如,对20%的用户,客户,活动,产品或过程的定位,可能为你带来80%的利润,使你对它们的注意程度最大化。

  从一个起始位置移动到一个最终目标所需的时间由两个参数来决定,到目标的距离和目标的大小(上图中的 D与 W),用数学公式表达为时间 T = a + b log2(D/W+1)。

  它是 1954 年保罗.菲茨首先提出来的,用来预测从任意一点到目标中心位置所需时间的数学模型,在人机交互(HCI)和设计领域的影响却最为广泛和深远

  在《About Face 3:交互设计精髓》一书中,Alan Cooper称之为“弹射座椅控制杆”。把“弹射座椅”按钮紧挨着“机舱照明灯”按钮一起摆放的危险设计。要让不常用或危险的UI元素难以被点击

  -屏幕的边和角很适合放置像菜单栏和按钮这样的元素,因为边角是巨大的目标,它们无限高或无限宽,你不可能用鼠标超过它们。即不管你移动了多远,鼠标最终会停在屏幕的边缘,并定位到按钮或菜单的上面。

  一个人面临的选择(n)越多,所需要作出决定的时间(T)就越长。用数学公式表达为反应时间 T=a+b log2(n)。在人机交互中界面中选项越多,意味着用户做出决定的时间越长。例如比起 2 个菜单,每个菜单有 5 项,用户会更快得从有 10 项的 1 个菜单中做出选择。

  席克定律多应用于软件/网站界面的菜单及子菜单的设计中,在移动设备中也比较适用。在设计「时间就是关键」(time-critical task) 的流程、服务或产品时,要记得席克法则,把会影响用户做决定相关的选项降到最低,以减少用户反应时间、降低错误机率,并提高生产力。

  防错原则认为大部分的意外都是由设计的疏忽,而不是人为操作疏忽。通过改变设计可以把过失降到最低。该原则最初是用于工业管理的,但在交互设计也十分适用。如在硬件设计上的 USB 插槽;而在界面交互设计中也是可以经常看到,如当使用条件没有满足时,常常通过使功能失效来表示(一般按钮会变为灰色无法点击),以避免误按

  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 “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如有两个功能相等的设计,那么选择最简单的。除非是用户真的需要,否则不要添加功能和交互

  表现模型越接近心理模型,用户就越容易懂产品功能、容易与之交互。表现模型越接近实现模型,用户越难理解产品,产品越难使用。

  由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从创意入手提出的,3B即beauty(美女)、beast(动物)、baby(婴儿),通称3B原则。以此为表现手段的广告符合人类关注自身生命的天性,最容易赢得消费者的注意和喜欢。

  2004年10月,美国人克里斯·安德森提出了“长尾”的概念。他将集中了人们需求的流行市场称为“头部”,而小需求量的、零散的、个性化的这部分需求所形成的非流行市场就是“尾巴”。

  长尾理论描述了这样一个新的时代:许许多多小市场聚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