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经济 四大特点三不要七字诀!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案例展示 > 华体会最新首页地址

互联网经济 四大特点三不要七字诀!

  在互联网经济时代,经济主体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以及金融机构和政府职能部门等主体的经济行为,都慢慢的变多地依赖信息网络,不仅要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经济信息,依靠网络进行预测和决策,而且许多交易行为也直接在信息网络上进行。

  传统经济强调“顾客就是上帝”,这是一种二维经济关系,商家为付费客户提供服务。然而在互联网经济中,“上帝”的范围逐步扩大,只要用你的产品或服务,那这些人就是“上帝”。

  互联网中必须聚集了海量用户才能建立有效的商业模式,因此传统经济的思维在网络中很难奏效。

  原本买卖双方之间是以信息不对称为基础,但是现在却转变为买卖双方可完全在网络中讨论,消费者的主动权、话语权慢慢的变多,因此使用者真实的体验也更加重要。

  互联网时代中,如果你的产品或服务做得好,甚至能超出消费者的预期,必然会有消费者愿意买单甚至分享你的产品,帮助你传播。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主要有电子商务、广告和增值服务三种,这三种商业模式都需要一个前提:庞大且免费的用户群。

  只有以庞大的用户群为基础,企业才可以获得利润。如何获取用户,这是很多企业在互联网运营过程中在不断思考的问题。

  如今硬件也在不如免费时代,但是这并不是指硬件免费,而是指一成本价出售再通过增值服务赚钱。

  这已经成为了互联网公司和用户之间沟通的窗口,只有这个窗口存在,企业就能创造出新的价值链,并通过广告、电子商务和增值服务等不同的商业模式来赚钱。

  互联网的存在加速了信息的流通,也促进了各种创新的出现,这些颠覆式创新主要以两种形式出现:使用者真实的体验的创新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

  这两种形式并不难理解,使用者真实的体验的创新就是说将原本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用户能获得不同的讨厌;商业模式的创新则是指原本很贵的东西,现在可能将成本降低很低,甚至是免费。

  互联网经济的出现为企业的发展和变革提供了无限的可能,若企业依旧走老路子,抱着传统经济的饭碗不妨,那它必将会被竞争对象乃至整合行业甩在后头。

  在互联网上,开发产品的成本绝大多数都是固定的,而产品在网络上的推广成本非常低,因为信息的传递费用接近于零。

  所以使用这样的产品的人数增多以后,企业要承担的费用不会产生太大的变化,人数越多,分摊到每个用户上的成本就越低。

  最早那批网红,比如芙蓉姐姐、凤姐之类的,当时完全是把她们当成笑话来看的,但现在回头看下,似乎这就是一个个励志故事,我们似乎还是当年的自己,但她们早已今非昔比了。

  而现实中很多拙劣的事件营销,当我们以某种智商优越的姿态去评价时,对方已然达成了自己的预期,这真是一个神奇的时代。

  其实互联网时代就两种状态是最好的,要么你就永远盯着赚钱,不要考虑太多面子里子的事,随时更换战场,这也是一种活法,可能还不见得很差。另一种就是盯着自己的感受,怎么快乐怎么来,不要赋予额外的内容,你要对某个领域感兴趣,就去做,不要总想着粉丝变现,又想着不能丢面子,这样就徒增烦恼了。

  虽然也有人说传统产业做得好一样能赚钱,但互联网创业一旦成功,吸金能力是传统行业不能够比拟的,这也是绝大多数创业者选择互联网创业的原因。

  然而,慢慢的变多的人意识到,风头正盛的互联网创业可能就是一个无底洞,甚至有人说,互联网创业就是拿命换钱。

  之前曾有一个说法,网络公司活得都很滋润。为啥这么滋润呢?因为平时的工作量大到没办法想象,于是各种花样的福利都来了。讲真,没这些看上去很滋润的福利,一般的员工很难在互联网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呆得长久。

  海量的工作下,一个员工往往要承担2-3人的工作量,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而创始人更是不拿薪资的免费劳动力,一个顶10个没日没夜的开会研究方案开发市场。

  圈内知名的互联网大佬这样拼命的比比皆是,雷军一天开十几个会,吃饭只有几分钟的时间。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每天只睡5个小时甚至更少,几乎寸步不离办公室。不是他们想这样,而是不这样拼命就很难在杀成红海的互联网行业活下去。

  996基本是每个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的基本状态,互联网行业更甚,阿里、小米都是如此。

  有小伙伴在知乎上吐槽:在网络公司就是拿命换钱。没有周末,没有午休,私人生活简直是天方夜谭,一旦你上了这条船,就要变成永动机。员工尚且如此,创始人的状态可想而知。

  归根结底,时间不够用是因为整个互联网行业处在一个快速地发展的状态,7*24小时的业务模式让员工根本就没有喘息的空档,大公司人员配备充足还好些,小公司完全是烧钱又烧人的状态。

  一旦慢下来,就会被竞争对象甩到影子都看不到。很多时候,“不得不”快是他们心理的真实写照。

  这些年,通过做公司和思考,总结做互联网公司的一些心得,概括为“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和快。它厉害在啥地方呢?

  只要按这样的解决方法做,就会事半功倍。2007年金山上市后,我辞去CEO职位,做了几年天使投资,用我的方法论帮助创办了20多家公司。两年前,我就决定用这套方法论来创办小米。真如我想,的确事半功倍。

  小米第一年估计至少可销售500万部,米聊用户超过了1300万。作为一家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我们能做到这点很不容易。

  我们所有人都在谈论苹果,谈论乔布斯,其实苹果和乔布斯给我们的第一个启发就是专注。

  但只出一款,你需要有莫名其妙的自信,你坚信这款手机就是天下最好的,如果你足够自信就干一款。乔布斯专注到刚开始只做一个颜色,做几个颜色之后他觉得不够专注。

  所以,当我做手机时,高度认同“大道至简”,越简单的越难做。但少就是多,专注才有力量,专注才能把东西做到极致。

  极致,就是做到你能做的最好,就是做到别人达不到的高度。苹果做得最成功。暴雪创办二十多年,只出了几款游戏,款款经典。

  做到极致,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小米第一次做手机,上来就是双核1.5G处理器,用高通、夏普、三星、LG的元器件,还要找英华达、富士康代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别人达不到的高度。

  因为海底捞都开在很一般的地方,当我们走进去的时候,他的服务超越了我们所有的期望值,我们觉得好。

  所以,口碑的核心是超越预期,当我明白这点的时候,我在小米创业的初期,强调我们肯定要保密,一定要足够低调。我说这玩意大家一看雷军做的期望值就高。

  当我们第一个产品出来的时候,我们就是在几个论坛里发了几个帖,就是靠“米粉”口口相传,甚至传到全世界去了,被翻译成20几个国家版本。

  当然,很多人说我这么努力,为什么我的产品还是没有口碑啊?很简单,你的产品没做到极致。如果你真的做到了,我相信你的口碑就上去了。

  我记得我刚开始琢磨互联网的时候,准备花4年时间让小米做到今天的规模。但这确实太慢了,我每天都很焦虑,我们可不可以更快一点?

  互联网真的把速度看得很重要,所以,怎么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提速,是所有互联网公司最关键的问题。

  有时候,快是一种力量。你快了以后能掩盖很多问题,企业在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时候往往风险是最小的,当速度慢下来,所有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MIUI坚持每周迭代,因为每周迭代就是对自己很大的冲动,你出新版本,要有什么功能,就推动你自己非常快地推陈出新。

  首先我们把业务做得尽可能简单,做的时候竭尽全力,努力想怎么可以把产品做得更好,然后每天都在想怎么超越用户的预期,最后我们强调动作一定要快。

  比如我们做传统企业时,收到客服的用户反馈报告,即使是最严重的问题,看了也没什么感觉,它不带语气,没有情绪。

  所以,在今天的互联网,Facebook推动社交化媒体兴起,也使口碑传播变得更快,反过来也使你获取用户个人信息的速度更快。

  对小米来说,我们用互联网思想武装自己,就能事半功倍,就有办法做得比用户想象的要好!

  在互联网经济时代,经济主体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以及金融机构和政府职能部门等主体的经济行为,都慢慢的变多地依赖信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