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医养结合发展展望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hth官方手机APP > 推荐猿问

基于互联网的医养结合发展展望

2024-01-23 推荐猿问

  医养结合指的是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网络技术运用到医养结合事业中,需要充分的利用现有健康、养老等信息平台,打造覆盖家庭、社区和机构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网络,推动老年人的健康和养老信息共享、深度开发和合理规划利用。截至2019年底,全省户籍人口7865.82万人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834.16万人,占比23.32%;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330.29万人,占比16.91%。南京市六合区共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147560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1%,庞大的老年人群急需较为便捷完善的医疗养老服务体系建立。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能大大的提升健康养老服务的品质和效率,逐步满足老年人日渐增长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1)居家养老。以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开展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工作,采取医护人员定期上门家医签约服务的模式。效果:2010年10月统计,我区老年人健康管理已完成6.9万人,健康体检已完成5.4万人。

  (2)社区养老中心。①社区帮助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包括健康管理、药事管理以及康复护理等方面的入户助医服务。②设立家庭医生工作室开展医疗服务。效果:①社区工作者助医已覆盖全区105个社区。②已设立家庭医生工作室20个。

  (3)医护型养老机构。养老机构按标准建设医务室,配备医务人员。效果:全区二十多家养老机构按标准建设医务室,其中特困供养机构100%设置医务室。

  (4)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卫生机构设置用于康复、护理的养老床位,与一般养老机构统一备案、统一监管。效果:六合区竹镇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养老床位30张,医护人员8名。

  (1)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我国目前面临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尤其是发达地区与贫穷的地方的医疗资源差距过大,通过大力推广的互联网+医养结合事业能某些特定的程度缓解这样的一种情况,无论是居家,在社区、养老机构或者是基层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是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新的服务形式,能够某些特定的程度减少老年患者来回奔波医院的不便及感染其他疾病的风险。慢性病、轻症复诊,化验检查报告解读、远程会诊、联合门诊、远程查房等成为可能。

  (2)优化服务流程。在互联网+医养结合事业管理过程中使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依托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养老和健康设备等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产品,汇聚线上线下资源,精准对接需求与供给,为老年人提供“点单式”职能服务。能够准确完成健康档案管理、信息调阅、慢病复诊、预约转诊、防跌倒、防走失和紧急救护等服务,同时能实时监管服务质量。

  (3)提高管理效率。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医养结合运用比较广泛的模式,2018年3月正式上线运行“六合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系统”,并与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等信息系统相互连通,实现通过信息化手段,监测签约数量、服务内容、服务次数等相关信息并与市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系统对接,适时上传有关数据。同时使用家庭医生APP,实现了居民建档、家庭医生签约、慢病管理、随访评估、健康教育、健康体检、中医体质辨识、预约转诊等功能服务。配备了160套移动随访一体机,减轻家庭医生团队的工作量,进一步提升签约服务质量。通过随访一体机与家庭医生APP结合,实现测量血压、体温、血糖、血氧饱和度、脉搏、心电等多项检查,并基本实现服务数据与居民健康档案实时同步。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这一个模式可以窥见互联网+带来的管理优势。

  (4)创新服务模式。互联网+不但能提供传统意义上的健康服务,同时还能根据新时代家庭特点,创新服务模式,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设备,老人使用设备时的数据会实时上传到平台生成报告,如果有突发意外或数据警报,平台会依据情况立即处理。年长的老人佩戴手环时,信息可联动平台做监管,平台可以在后台根据智能手环的定位及时跟踪老人位置,确保老人安全,智能机器人的出现还可以实现情感陪护功能。这些为高龄老人独居提供了更加可行的解决方案。

  理想的互联网+医养结合事业解决方案应具有三个特征:价值、质量和有效性。但是,从当前来看,尽管有着非常明显的设计优势,但与标准任旧存在差距,某些问题和风险需要充分注意和警惕。风险和法律责任问题。目前全国没有建立统一的互联网+医养融合智慧平台,各地都在各自探索医养结合的智慧模式,传统的医养结合为面对面服务模式,对老年人病情及需求判断更为直观,互联网+的模式基于大数据、网络环境和设备正常运行情况等方面因素,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不受人为控制,当出现服务偏差时将带来纠纷,目前没有相关行业明确的法律和法规,当权责不清时,易产生法律责任的风险。

  (1)主要涵盖非核心医疗业务而非核心业务:当前,由于互联网+技术发展阶段的局限性以及医疗服务业的性质,目前互联网医疗规定大多数都用在常见病和慢性病的复诊。随着网络医疗的经验积累、技术的发展进步以及患者需求的增加,将逐步放宽到可以针对轻症或常见病慢性病的初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

  (2)互联网+医养结合不能提供均等的服务。智能化的实现受到设备、网络和使用者配合度等因素的影响,在医疗养老机构和社区中心,设备和网络运行环境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能获得保障,另外工作人员能够辅助操作智能设备。然而对于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来说,特别是我国农村留守老人,来自经济条件、外因和自身因素的制约,某一些程度上影响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难以充分的发挥智能化的作用,从而难以满足这部分老人养老需求。

  个人隐私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的挑战。互联网参与到医养结合事业中,将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社区平台,用户智能设备等相互关联,必然涉及内外网的个人信息、处方信息和健康档案等数据的交互,然而基层一线网络信息人员配备较少、技术相对薄弱,这些都将给网络安全及个人隐私保护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

  互联网+医养结合不仅是一种技术工具,而且是跨行业和跨领域的互联网的深度集成,以及一直在变化的概念,与传统的医养结合服务相比,互联网+医养结合事业中体现的创新,开放和共享的概念越来越明显,可以更好地指导和支持新的医养结合事业的发展。互联网+医养结合事业的发展应该有计划和明确的定位,应该辅之以更好的法律和政策,不应该局限于小型应用程序,而应该从基本集成过渡到深度集成,最大限度地提高医养结合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让更多人体验到智慧养老的益处。

  目前,互联网+医养结合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其优点和挑战,仍然需要仔细评估和仔细处理,以适应互联网+医养结合的各种需求。互联网+医养结合的更深层次的结合将为我国的智慧养老体系建立提供新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