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让师生享受更多优质教育资源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hth官方手机APP > 热门手记

互联网让师生享受更多优质教育资源

2023-12-02 热门手记

  银川市兴庆区第二小学学生在制作机器人。宁夏日报记者周一青实习生杨柳摄

  宁夏日报讯(记者 周一青 实习生 杨柳)6月25日,银川市兴庆区第二小学博雅课堂3D打印试验区里,5年级(2)班学生林洋在打印版上用打印笔画出一个立体的长城;在旁边的机器人区域,5年级(3)班的何晨煜则在利用快车软件编制程序制作机器人。开拓思维、提升能力、更有兴趣……在林洋和何晨煜看来,与传统课程相比,这样与“网”相连的课程好处多多。事实上,自成为全国“互联网+教育”示范区以来,我区“云-网-端”建设架构基本形成,“互联网+教育”创新应用初见成效,广大师生享受到了更多优质教育资源。

  在银川一中的共享课堂上,美术教师尹丽娜正用高拍仪进行授课。每名学生的每一笔画,尹丽娜都能通过设备尽收眼底,并及时给予指导:“采用新技术教学后,学生的水平显著提升。”在宁夏理工学院,“互联网+教育”试点校建设正在进行,学校已建成了10间智慧教室、1间专业创课空间、大数据资源管理中心和校园私有云,将学生线上线下、模拟仿真、师生交流互动、学生创新创业等的有机结合,优化了教育学生的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育教学效果,让学校实现互动学习无处不在、优质资源触手可及、信息数据实时共享、校务管理透明高效、网络文化丰富多彩、生活服务便捷周到。

  自治区教育厅相关负责的人介绍,我区整合资源,率先在全国以省为单位建成面向各级各类教育的资源和管理大平台,提供教学和管理应用100多个,虚拟仿线万人,兜底线保基本的服务成效初步显现。同时,“互联网+教育”创新应用初见成效。我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逐步融合,共创建了94所“互联网+教育”示范学校,推动城镇130多所优质学校与乡村270多所薄弱学校结对帮扶,推动157所学校与外省优质学校建立互联互助协作关系,并编写了《“互联网+教育”知识读本》,开展“互联网+”竞赛,开展编程、机器人、3D、VR、AR等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我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工作取得的经验也在不断被总结。记者在6月26日召开的全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现场推进会上了解到,目前我区已初步形成了部区合作高位推进模式、资源共享共用有效机制、建立政企联动提速增效的有效途径、实施“1+3+N”合作模式、建立专家支撑体系等五条经验,并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逐渐完备、不断深化。

  6月10日,在灵武市一小录播室的双师课堂互动教学课上,灵武市一小与马家滩小学、临河小学、泾兴小学学生利用互联网,同上了一年级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整理与复习》,远在百里之外的孩子们利用互联网也能学到生动有趣的课堂知识,这让大家认为既新鲜又难忘。

  “自开通双师课堂以来,每个月我们都会开设特色课程,让偏远地区学校的孩子们利用互联网享受优质的课程。”灵武市一小校长杨春茂说。

  马家滩小学、临河小学和泾兴小学是灵武市一小帮扶的共同体学校,有最偏远的山区小学,也有移民安置地区小学。校际间利用互联网成功链接,实现了双师课堂教学音视频的同步互动学习,课后教师们借助互联网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这在灵武市尚属首次。

  “市一小是一所百年老校,教师经验相对丰富,而泾兴小学成立较晚,教师经验不足,通过‘双师课堂’,泾兴小学的学生能够轻松的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泾兴小学(移民地区)校长杜生福说。

  灵武市第一小学是一所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传统老校。2018年,宁夏被教育部确定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灵武市第一小学以此为契机,先行先试、积极探索,逐年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累计投入资金500余万元,为所有班级及功能室配备了教学一体机等,建成了2间多功能录播室;对学校网络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以1000M光纤网络接入教育城域依托宁夏教育云平台,将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和多样的教学应用引入课堂,深入开展专递课堂、名校课堂、网络课堂三个课堂应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学校及共同体学校均衡发展。

  在推进“互联网+教育”过程中,灵武市一小借助宁夏教育云平台创新实施了智慧学校安全管理、智慧课堂教学、“互联网+朗读者”等项目,引导教师通过“教学助手”和“云校家”等教学软件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学习情况及课外拓展学习进行统计,依托数据分析结果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如学生预习题、课堂检测题、课后练习题的正确率、错误率,并以此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训练。学生也可通过“云校家”进行网络阅读、听力训练。家长可利用“云校家”查看孩子作业、老师课堂点评等,还能把孩子的家庭表现在班级圈进行分享。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双向甚至多向的互动交流,为家校合作开辟了智慧新路径。

  在信息化应用的实践中,学生的学习变得多彩有趣,课堂容量更大,教育学生的方式更灵活多样,老师教学也享受到了科技便利。“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视频、文字、图片等形式的资源包,学生根据各自需求选取资源,分组讨论,进行分享;有时教师还将学生精彩的活动瞬间,优秀作业等及时拍照上传,供全班分享。学生学的有层次,学的有活力,使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得到了极大提升。”杨春茂说。

  随着网络技术的持续不断的发展,灵武市一小不断拓展“互联网+教育”活动平台。邀请区内外专家,通过云平台开展授课、讲座、教研活动,促进学校及共同体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渠道。每月利用互联网开展两次共同体学校教研活动,通过观课、议课异地校本教研,教师间进行交流与课堂教学技巧的探讨。

  “下一步,我们将尝试建设数字图书馆、创客教育、VR创新教室等,全面推动互联网+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为学校优质教育发展提供更多资源。”杨春茂表示。(宁夏日报记者 马越)

  近日,宁夏师范学院对学校6间多类型智慧教室建设的实施工程单位进行了招投标,预计7月底,学校全新打造的6间“全能”教室可交付使用。对宁夏师范学院的学生来说,好消息不止这一个,随着学校“互联网+教育”的建设,校园内还将出现一系列“智慧”蜕变。

  反复讨论研究后,《宁夏师范学院开展高水平本科教育试点学校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2019年度实施方案》将于近日出炉。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学校的“互联网+教育”有了更科学的目标和任务。“有了精准的思路和举措,接下来就是如何更好地实施。学校从教师队伍建设寻找突破口,在教师队伍中寻找对互联网教育有经验、有兴趣、有意向的50名教师,组成‘种子教学团队’,创新推动‘互联网+教育’。”宁夏师范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田凤俊介绍,这个由优秀教师组成的先行团队,联合《人工智能》课程开发团队、智能语言学习教学团队和人工智能助推教师教育发展研究团队,将先行在教育类、核心学科,开展一系列“互联网+教育”的教学与研究。

  “‘互联网+教育’对我们学生有什么改变?”很多学生不禁会问。田凤俊举例,以前90分钟的课堂大部分时间都由老师来讲课,今后,学校多类型智慧教室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后,可实现“反转课堂”。也就是,老师提前将下节课要讲的知识点、重点、难点通过短视频记录下来后,发到班级群组,由学生提前翻看学习。课堂上,老师讲知识点可能只会用四五十分钟,剩下的时间由学生提问、小组讨论、教师点评等内容组成。如此一来,学生不再是被动听课,而是变成带着思考和问题来听课,课堂上任何一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课堂氛围会变得更活跃,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

  “互联网+教育”带来的变化不言而喻,宁夏师范学院计划对接3到5所固原市乡村基础教育学校,利用互联网,开展远程教育“送培”“送课”服务。学校和学校之间可实现同屏观课、教研互动等,彻底打破地域堡垒,助力宁南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作为自治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建设学校和“互联网+高等教育”重点建筑设计企业,宁夏师范学院还有一系列大动作。“校园网络基础条件改造”“智能语言学习实验室建设”,开发《人工智能》课程,编制《教师语言(英语汉语)学习指导》《师范生职业技能实训指导》教材,优化“互联网+师范教育”方式……

  “待积累一定经验后,下个学期末,学校将完成所有智慧课堂教学的教学案例和优秀课例,全校推广应用。”田凤俊信心满满地说。(宁夏日报记者 赵婷婷)

  在《期货基础知识》课堂上,学生们正在利用交易软件进行模拟交易。“除了见不到现金,其他都是真的。”学校投资与理财教研室主任苑玉新告诉记者。

  借助互联网,课前,老师连线期货公司分析师,为同学们解读当天期货行情基本面,做线上指导。

  “通过使用互联网,改变了之前老师只讲但不能演示,学生只学但不能操练,老师讲的吃力学生学得费劲的状态,既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他们的投资实战技能。”苑玉新说。

  前不久,在学校互联网+市场营销技能大赛研修室里,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与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第二届闽宁对口帮扶市场营销网络技能大赛。互不见面、却同场竞技,两学校各派出7支队伍参赛,此时14支参赛队在同一环境下,实时同步进行远程网络经营对抗。

  “这就是我们建立互联网+市场营销技能大赛研修室的目的,举行远程网络技能大赛的训练和比赛、教师进行网上教研活动、学生开展网络实训。”学校信息(实训)中心主任刘亚光介绍。而在没有研修室之前,受到地域、时空等条件的限制,学校很难与其他院校开展训练比赛。

  2018年10月24日,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被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互联网+教育”试点校。

  基于“互联网+”,学校与企业共建汇财代理记账中心,搭建智慧教学实践平台,与合作企业在线开展真实业务工作基于“互联网+”,学校思政课程教学以问题为导向,融合各种网络和信息技术,课前推送学习资料,课堂上开展讲、问、答、查的全过程在线互动式教学活动,明显地增强了网络技术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后的教学效果。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职业院校教学、实训多元化模式改革逐渐深入,我校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充分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基于‘互联网+’的引、学、做、用于一体教育教学新形态。”学院副院长马成旭说。

  今后,学院还将在教学应用中促进教育教学深层次地融合和资源共享,在管理应用中促进现代治理水平提升,在服务应用中促进理念创新,在大范围的应用中促进信息化素养提升,在深度应用中探索人工智能助推教育教学融合,实现“互联网+教育”助推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秦一舟)

  虽然没有对新授单词逐个教读,但银川市第十五中学七年级(二)班的英语老师方军凯却在课堂上仍胸有成竹。

  不按“套路出牌”的她,巧用“互联网+教育”,不仅根据预习情况,设计了内容,还从学生的表现中挑选重难点来深入讲解。

  “‘互联网+教育’,让教的过程有了更多助力,让学的过程少走许多弯路。”方军凯深有感触地说。

  该校副校长张娜介绍,今年,该校被纳入我区“互联网+教育”应用试点学校。学校借助宁夏云校家导学检测功能,使学生通过自学导学、答题卡、微课导学等功能,可随时随地随需预习,并以答题、拍照、录音、录像等方式在线提交学习情况。同时,教师在线布置预习内容,利用互联网实时观测学生自主学习状况,精准了解学生自主学习质量水平。教师还可以依托微视频、结果查询等功能,开展预习指导、预习检测督导等。

  “互联网时代,也要为家长减压。”张娜说,打开手机App,家长能轻松查看孩子预习进程和评价,实现预习可导、可控。

  在银川十五中,教师们摸索总结了“讲学稿”的教育学生的方式,即教师预先设计学生自主学习内容,然后对学生来测试,以便精准掌握学生预习情况。

  “课后作业是学生自己完成还是家长帮忙?”“是不是讲得太难,孩子们理解不了?”在课后巩固环节,教师们存在许多困惑。

  方军凯和记者说,该校通过云校家发布课后作业,并推送同步录制的授课板书、微视频等,从而弥补学生听课中的不足,完成巩固提升。教师则在线批阅,以便下一堂诊断性教学。

  “作业批改和错题搜集的结果由系统生成,并实时反馈。这让教师减负很多,数学老师最钟爱这一个功能。”方军凯说。

  “过去,教学效果如何,教师用经验做评判。如今,互联网为教育赋能,我们用数据说话,使评价更接地气,更精准、客观。”张娜笑着说。(宁夏日报记者 姜璐)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新闻热线传真 合作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