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网络十年历程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hth官方手机APP > 推荐猿问

移动网络十年历程

2023-11-30 推荐猿问

  他托人找到了黄章,那一段时间雷军频繁出入魅族,两人经常在黄章的办公室一边喝可乐,一边讨论手机,黄章甚至把手机设计草稿拿给雷军看。

  据传闻,黄章将做手机的经验倾囊相授,雷军则把软件、互联网和公司运作的方法悉数告诉了黄章。

  黄章说,雷军每次来他办公室,最想听的就是他如何在论坛上跟“魅友”互动,但黄章也承认,雷军如今已经把社会化营销做到了极致。

  雷军最初想以投资人的身份进入,为此还将谷歌的林斌介绍给黄章,希望黄章能拿出5%的股份吸引林斌加盟。但这位只有初中学历的企业家,显然没有看懂资本以及股权分配的重要性。

  黄章认为高薪分红都没问题,但股份免谈。雷军则认为,要给高管股份,否则非常容易被人挖走。黄章说:“他们走了我自己也能做”。

  后来黄章回忆说:“当初确实看不懂资本运作,利润分享只停留在勤劳致富的思路,在竞争非常激烈的今天,继续依靠有限的利润来奖励分配,对企业和员工都是输家。”

  彼时的中国,山寨机横行,市场上除了高端机,就是山寨机,而在山寨和高端之间,缺少一个超高的性价比的品牌。

  雷军正是瞄准了这个区间,他认为中国有十几亿的手机用户,哪怕只有10%,也是一个千亿级的市场。

  刘芹是雷军的湖北老乡,两人相识很早,关系也很密切,两人曾共同投出了迅雷、UC、YY等项目。

  不过,虽然有过多次创业的经历,但雷军从未涉足过硬件。因此,找人成了最大困难。

  他用Excel列了很长一串名单,然后挨个去谈。他跟每个人介绍我是谁,做了什么事,想找什么人,能不能给个机会见面谈谈。

  最终,他找来了谷歌的林斌、金山的黎万强、微软的黄江吉以及摩托罗拉的周光平等14个人。这些人,共同组成了小米的初创团队。

  2010年4月6日,在离金山总部不远的银谷大厦807室,黎万强的父亲端来了一锅熬好的小米粥,几个创始人一人喝了一碗,小米就算成立了。

  而之所以叫小米,是因为mi是mobile Internet(移动互联网)的缩写,其次mi还是mission impossible的缩写,意味着小米要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此外,雷军还希望用小米加步枪的精神去创业。

  但创业初期的雷军极其低调和保密,他先是低调的成立了公司,之后又以第三方的名义开发了MIUI系统,即使在招聘员工的时候,他也不说自己是真正的老板。

  这与雷军之前在UC和YY的解决方法类似。直到2011年7月,在一次沟通会上,雷军才说,“我不仅是投资人,也是小米的创始人和CEO。”

  不过,在2010年成立的不仅有小米,这一年的中国互联网,能够说是相当热闹。

  这一年,谷歌宣布退出中国,百度因此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而淘宝也替代B2B成为阿里新的增长点,腾讯则宣布QQ同时在线亿人。

  自此,百度、阿里和腾讯分别掌握了互联网最重要的三个应用入口,成为新的三巨头,被称为BAT。

  面对BAT的崛起,传统的三大门户则陷入了模式困境。网易放弃了正面战场,专注于网游;搜狐则多面出击,布局了输入法、视频以及网游;而新浪则模仿Twitter推出了新浪微博,并且很快就成了一款现象级产品。

  此外,微信、美团、爱奇艺等也都在这一年相继成立。因此,这一年也被公认为是移动网络的元年。

  2010年初,腾讯开始对QQ医生(后升级为QQ管家)进行强势推广,功能与360的安全卫士十分相似。

  这引起了周鸿祎的警惕与不安,此后双方你来我往针锋相对,事态一直在升级,最后发展到互发弹窗指责。

  在周鸿祎看来,腾讯完全是模仿和抄袭。他曾经表示,“互联网的创业者,一定会遇到三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生、死、腾讯。”

  事实上在2010年之前,腾讯的业务已经涵盖了包括即时通信、门户、游戏、搜索、电商以及浏览器、输入法、支付等几乎所有的领域。

  作为模仿者,腾讯总是能在最恰当的时间出来“搅局”,甚至由于“一直在模仿从来不创新”而被嘲讽为“全民公敌”。以至于今天的投资人往往会问创业者一句话:“如果巨头做这个事情,你们如何保证不掉?”

  而这种压抑已久的不满,终于在一篇《“”腾讯》之后,让腾讯成为了众矢之的。

  在腾讯紧急召开的总裁办公会上,所有人都面色沉重,每人面前都摆放着一份复印件,在长达15分钟的时间里,没有人发言。最后还是马化腾先开口,他喃喃自语:“他们怎么可以骂人?”

  2010年10月29日,这一天是马化腾39岁生日,当天360上线了扣扣保镖,这对于腾讯来讲无疑是“釜底抽薪”。腾讯几乎所有的高管都集中在总部的大会议室,但不是为了过生日,这里已经成了临时“作战室”,气氛紧张。

  虽然事件很快就得到了平息,但舆论却几乎一边倒的站在了360一边,这让马化腾开始反思:“过去,我们总在思考什么是对的。但现在,我们要更多地想一想什么是能被认同的。”

  这场危机的出现,不仅改变了腾讯的战略,也改变了马化腾的性格。此后腾讯变得不再一定要复制,不再一定要将对方打死,转而开始开放平台、布局生态。

  随着这场大战的结束,也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竞争者们纷纷转入移动互联网,一个新的时代开启了!

  就在3Q大战打的火热之际,一款基于手机通讯录实现免费短信聊天的软件Kik上线万。

  这引起了雷军的注意,他认为这很有一定的概率会成为占领移动网络领域极佳的切入点,因此他决定模仿kik做一款即时通讯软件。

  在米聊发布后的一次聚餐中雷军说:“如果腾讯介入这样的领域,那米聊的成功性将大幅度的降低,腾讯给了我们3个月的时间。”

  雷军的情报来自于腾讯深圳总部,但他没注意到广州的一支小团队。就在Kik发布后不久,广州的一位程序员也注意到了这款软件。

  一天晚上,他在看Kik类的软件时,产生了一个想法:移动网络会产生一个新的IM,而这种新的IM很有可能会对QQ造成很大威胁,有必要提前阻击潜在的对手。

  想了一两个小时后,他给马化腾写了封邮件,建议腾讯做这一块业务,马化腾当即表示同意。

  张小龙后来回忆说,其实当时只是脑子一热,突然搭错了一根神经,写了这封邮件,没想到很快便得到了回复和认可。

  早在1997年,张小龙就靠一己之力写出了Foxmail,他也因此被认为是当时中国最好的程序员之一。

  虽然Foxmail让张小龙有了很高的知名度,但由于软件本身是免费的,因此并没有给张小龙带来任何经济上的好处。而且由于用户慢慢的变多,Foxmail的维护已经让他不堪重负。

  直到1998年的一天,张小龙收到了一封邮件,谈的是Foxmail的漏洞,但让张小龙没想到的是,对方竟然是刚刚出任金山软件CEO的雷军。

  张小龙和雷军同岁,两人同年到武汉上大学,一个在华工,一个在武大。但98年的雷军已经是中关村的风云人物,那一年,两人才29岁。

  雷军问张小龙是否愿意把Foxmail卖给他,张小龙想了一下说15万。但事后负责具体谈判的人员却认为这款软件金山自己也能做,不值得收购。

  那个时候,周鸿祎还是方正软件研发中心的一名副主任。他经人引荐找到了张小龙,两人偶尔还会一起去广州的巷子里买盗版碟。

  周鸿祎认为Foxmail应该加广告,但张小龙不愿意,他生性孤独,不善言辞,就如同微信开机画面中那个孤独的背影。

  所以每次争论都以张小龙的沉默结束,以至于微信后来成功后,周鸿祎很疑惑:“这样一个人怎么就做出微信了呢?”

  但当时周围的朋友都觉得他可怜,甚至连当时的《人民日报》都发表文章称,认为张小龙只是个“悲剧人物”。

  不过有意思的是,就在《人民日报》为张小龙感到悲哀后不到一个月,Foxmail就以1200万元被博大收购,张小龙也被任命为博大首席技术官。5年后,Foxmail又被腾讯收购,张小龙和他的团队则一起加入了腾讯。

  在腾讯,张小龙获得了极大的空间,他所在的广州研发中心负责QQ邮箱业务,被允许在腾讯总部之外自成一体。

  而张小龙也不负重托,带领QQ邮箱从一个边缘产品,成为了国内使用人数最多的邮箱。

  张小龙带领一支不到10人的小团队,在广州研发中心的一间小会议室里开始了中国版Kik的尝试。

  最初的人员基本都来自QQ邮箱团队,还有一半是实习生,没什么做手机客户端的经验,包括张小龙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知道要把微信做成什么样。

  不过微信当时面临的最大的威胁其实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部。张小龙曾经坦言:“当时最想干掉微信的不是米聊,而是手机QQ。”

  事实上,手机QQ的功能在当时已经十分强大,并且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因此腾讯内部始终存在争议,反对者认为一个公司没必要做两款类似的APP,甚至有人直接在公司高层会议上建议停掉张小龙的项目。

  而且,当时腾讯内部至少有2个团队在做类微信的产品,张小龙的团队在每个方面都处于下风,因此集团大多数人都觉得他连内部这一关都过不了。

  有一次,张小龙突然收到一位用户的邮件,对方对Foxmail提出了一个疑问,他有些吃惊,这是一个非常细微的错误,很难察觉。这个人说他叫pony,在经营一个站点。

  但直到2005年Foxmail被腾讯收购,马化腾请他聚餐,两人才第一次见面。

  虽然米聊只比微信早了一个月,但在互联网时代,一个月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一个月积累的用户也有一定的可能成为胜负的关键。

  而米聊在与微信的赛跑中,也确实表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但是随着用户激增,米聊基础薄弱的问题还是暴露了出来。米聊的服务器曾在一天内宕机5次,用户也开始频繁掉线月。

  当时,微信推出了“查看附近的人”,这个功能彻底扭转了战局,也让微信的日增用户迅速达到了10万以上。到了2012年3月,微信用户已经突破一亿。